据新浪科技消息称,三大运营商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放开暂停 2 年的 eSIM 业务,真是可喜可贺。
这不仅是一次业务升级,更是中国智能设备生态的一次大洗牌。
据悉,中国联通已经在天津、北京、河北等25个省市抢先恢复eSIM业务,部分用户已经体验到“无卡自由”的畅快。中国移动则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,系统优化和资源准备同步进行,开放节奏紧锣密鼓。中国电信目前还在升级阶段,暂未开放,具体时间待定。
回头看,2023年eSIM业务突然按下暂停键,理由是系统维护和业务升级。其实,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利益博弈。eSIM让用户在不同运营商间切换更自由,打破了传统SIM卡的壁垒,这对运营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利益分配、技术安全、实名制管理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新梳理。
暂停的这两年,不只是技术升级,更是规则重塑。
eSIM的意义远不止于“换卡省事”。它让智能手表、平板、甚至未来的AR眼镜都能摆脱实体卡的束缚,真正实现“万物互联”。
更值得期待的是,苹果、华为等厂商的eSIM-only设备终于有了落地的土壤。有消息称,iPhone17Air的eSIM功能已经在国内内测,华为新一代三折叠屏也在路上。对用户来说,这意味着未来买手机、买手表,真的可以彻底告别“插卡”这一步,轻装上阵,体验更纯粹的智能生活。
有人说,eSIM的回归,是一次“无声的革命”。它让设备更轻薄,让连接更自由,也倒逼运营商和厂商共同进步。
风口已至,谁能抢先抓住eSIM的红利?
运营商、厂商、用户,每个角色都在重新定位;智能设备的下半场,已然开启。
你准备好了吗?
明道配资-咸阳股票配资-股票小额配资-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